8.2 防止或减轻砌体房屋温度和干缩变形致裂的措施


8.2.1 为防止或减轻混凝土屋盖和墙体间的温度差以及墙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的开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选择下列措施:
    1 根据砌体房屋墙体材料和建筑体型、屋面构造选择适合的温度伸缩区段,如表8.2.1;

表8.2.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表8.2.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括号内数值。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2 屋面应设置有效的保温层或隔热层(包括通风层);
    3 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或瓦材屋盖、木屋盖、轻钢屋盖;
    4 设置分隔缝或滑动层(图中建筑保温防护层均为示意,选用时按单体工程节能设计处理):
        1)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设置分隔缝,其间距不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缝宽不小于30mm;
        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20m(图8.2.1-1);

图8.2.1-1 屋面分隔缝
图8.2.1-1 屋面分隔缝

        3)当现浇混凝土挑檐或坡屋顶的长度大于12m,宜沿纵向设置分隔缝或沿坡顶脊部设置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内应用防水弹性材料嵌填(图8.2.1-2);

图8.2.1-2 女儿墙及坡屋顶分隔缝
图8.2.1-2 女儿墙及坡屋顶分隔缝

        4)当房屋进深较大时,在沿女儿墙内侧的现浇板处设置局部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缝内应用防水弹性材料嵌填(图8.2.1-3);

图8,2,1-3 沿屋盖圈梁处局部分隔缝

图8.2.1-3 沿屋盖圈梁处局部分隔缝

        5)在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间设置滑动层。滑动层仅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地区。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对较长的纵墙可只在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较长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1/4墙长范围内设置。
    5 其它加强措施:
        1)顶层挑梁宜与圈梁拉通。当不能拉通时,在挑梁末端下墙体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  6钢筋,其从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000mm(图8.2.1-4);

图8.2.1-4 挑梁末端下墙体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
图8.2.1-4 挑梁末端下墙体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

        2)在顶层门窗洞口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  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

        3)顶层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4)女儿墙应设构造柱,其间距不大于2m,构造柱应伸入女儿墙顶,并与现浇混凝土压顶板浇在一起。压顶板的纵向钢筋不宜小于3 
 6,横筋  4@100,且宜为焊接网片;
        5)顶层及女儿墙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Mb7.5、Ms7.5)。
8.2.2 为防止或减轻房屋主要由砌体材料干缩变形引起的其它有关部位墙体的开裂,应首先从控制块材的龄期和相对含水率入手,然后再按具体情况采用或选择下列措施之一:
    1 块材的龄期和相对含水率控制:
        1)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自出釜之日起,宜放置10d后方可出厂,其吸水率不应大于20%,干燥收缩率不应大于0.5mm/m;
        2)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孔砖,其干缩率不应大于0.05%,其吸水率、干燥收缩率和相对含水率最大值应符合表8.2.2-1和表8.2.2-2的规定。

表8.2.2-1 吸水率
表8.2.2-1 吸水率

表8.2.2-2 干燥收缩率和相对含水率最大值
表8.2.2-2 干燥收缩率和相对含水率最大值

    注:相对含水率即含水率与吸水率之比:

式中 W——混凝土砌块、多孔砖的相对含水率(%);
     W1——混凝土砌块、多孔砖的含水率(%);
     W2——混凝土砌块、多孔砖的吸水率(%)。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干燥收缩率宜控制在0.235mm/m~0.425mm/m,上墙砌筑时的相对含水率不宜大于15%;
        4)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的生产龄期达到28d后,方可用于砌体的施工。
    2 增强砌体抗裂能力的措施:
        1)设置基础圈梁或增加其刚度;
        2)在底层窗台下砌体灰缝中设置3道2 
 4焊接钢筋网片或2  6钢筋;或采用现浇混凝土配筋带或窗台板,灰缝钢筋或配筋带不少于3  8并应伸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3)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沿竖向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对砖砌体拉结筋的数量每120mm厚墙不少于1 
 6,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对砌块砌体拉结网片不小于2  4,竖向间距不大于400mm。拉结钢筋和钢筋网片埋入砌体的长度,及转角墙或交接墙内侧算起每边不小于600mm;
        4)对灰砂砖、粉煤灰砖砌体房屋尚宜在下列部位加强:
            (1)在各层门窗过梁上方的水平灰缝内及窗下第一和第二道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片或2 
 6钢筋,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2)当实体墙的长度大于5m,在每层墙高中部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3 
 6的通长水平钢筋,其竖向间距为500mm;
        5)对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尚宜在下列部位加强:
            (1)在门窗洞口两侧不少于一个孔洞中设置不小于1 
 12钢筋,钢筋应在楼层圈梁或基础梁锚固,并采用不低于Cb20混凝土灌实;
            (2)在顶层和底层设置通长钢筋混凝土窗台梁,窗台梁的高度宜为块高的模数,纵筋不少于4 
 10,箍筋  6@200,C20混凝土,其它各层门窗过梁上方及窗台下的配筋要求,宜符合上述第2款4)中(1)的要求;
            (3)对实体墙的长度大于5m的砌块墙,沿墙高400mm配置不小于2 
 4通长焊接网片,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为200mm,直径同主筋;
            (4)在门窗洞口两边墙体的水平灰缝中,设置长度不小于900mm,竖向间距为400mm的2 
 4焊接网片;
        6)框架填充墙的防裂措施:
            (1)当为干缩性较大的块体材料时,应按本条第1款表8.2.2-1和8.2.2-2的规定,控制其最大吸水率,干燥收缩率;
            (2)采用干缩性较大的非烧结类块材的墙体,宜在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并符合本条3款的要求;
            (3)填充墙与框架柱(剪力墙)、梁间的缝、控制缝等,应根据设置部位、使用要求选择填缝材料。如玻璃棉毡、矿棉毡、低密度EPS、XPS或聚氨酯发泡填充材料等,并采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处理;
            (4)当非外包填充墙且采用干缩性较大的非烧结类块材的墙长超过6m时,在墙体上部1/3高度范围内设置不小于2 
 b4的通长焊接网片,其竖向间距不大于600mm。当采用焊接网片连接的夹心保温墙时,则不需另设。
            (5)严禁灰砂砖、粉煤灰砖与其他品种的块材在同一层内混砌。
    3 在墙体设置竖向控制缝(图8.2.2):
        1)在建筑物墙体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并宜在房屋阴角处设置控制缝;
        2)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的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列部位设置;
        3)控制缝在楼(屋)盖的圈梁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圈梁外侧宜留宽度及深度为12mm的槽做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图8.2.2 墙体控制缝

图8.2.2 墙体控制缝

        4)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9m;落地门窗口上缘与同层顶部圈梁下皮之间距离小于600mm者可视为控制缝;建筑物尽端开间内不宜设置控制缝;
        5)控制缝间长度大于6m的墙体宜沿墙高400mm配置不小于2 
 4通长焊接网片;
        6)控制缝可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宜通过计算,且不宜大于14mm,控制缝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填缝;
        7)夹心保温墙的外叶墙及保温砌块墙宜在建筑墙体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其间距宜控制在6~8m。  

目录导航